-
《Advanced Science》:光遗传学&碳纳米管首次"点亮"人类听觉神经通路!
中国科学家利用超排布碳纳米管支架,结合多模态光成像技术,首次在体外实现人源听觉神经回路的功能可视化。通过双光子钙成像和光遗传学激活,该研究实时捕捉到从外周神经元到中枢神经元的跨器官信号传递,为耳聋机制研究提供了革命性的光学观测平台。
2025-06-17
-
《Theranostics》:组织透明微血管“导航”成像技术突破脑卒中诊断瓶颈
华中科技大学朱丹团队在《Theranostics》发表,研究一种基于双荧光标记和组织透明化的三维微血管成像技术。通过在小鼠缺血再灌注模型中注射两种不同颜色的番茄凝集素,首次实现了缺血后微血管阻塞的三维可视化。
2025-06-17
-
Light: 超越微流控!光镊「无形之手」精准抓取细胞
本文由同济大学杨孟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邱成伟等学者撰写。研究团队整合了近十年全球300余篇关键文献,首次从光学力原理、技术分类、应用场景到产业化路径进行全景式分析,为光学分选领域构建了兼具基础科学深度与工程应用价值的理论框架。
2025-06-16
-
Nature子刊:双光子&光遗传“遥控”小鼠大脑神经元集群
本文解析了全光学神经环路操控技术在活体小鼠行为研究中的突破性应用。该技术通过双光子钙成像读取神经元活动,结合双光子光遗传刺激与计算机全息技术写入神经信号,实现了对功能定义神经元集群的精准操控。
2025-06-13
-
光片显微镜新进展:斜面显微镜实时“防焦点漂移”技术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光片荧光显微镜以其高效的体积成像能力脱颖而出。近期,一项发表在《生物医学光学快报》上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针对斜面显微镜(OPM)的远程焦点稳定技术,无需消耗样品荧光就能实现光片的稳定,为长时间高分辨率成像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5-06-12
-
《Nature》子刊:支持实时扫描自动修图的光声超声双模成像
研究团队利用1-kHz可调谐激光与超声散斑跟踪技术,实现了多模态实时成像,在小动物模型中清晰展现了血管、肿瘤等结构的动态变化,并通过光谱分析特异性识别目标分子(如金纳米棒GNR),为癌症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提供了全新工具。
2025-06-11
-
微循环成像技术:探索大脑神经血管单元的新突破
近年来,随着脑机接口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如何通过人工刺激恢复大脑的感官和运动功能成为研究热点。然而这种高强度的皮层内微刺激对神经血管单元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详细介绍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探讨ICMS对神经血管单元的影响,分析其潜在的机制和应用。
2025-06-10
-
纳米荧光探针:在体肿瘤血管成像新突破
新型洋葱状Nd-RENP纳米荧光探针的出现,为近红外二区成像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其在提高成像亮度和光稳定性方面的显著优势,使其有望在临床诊断和疾病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需要高分辨率和长时间监测的领域。
2025-06-09